变革年代的实录|第七届中山大学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决赛圆满落幕
2017年12月23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决赛于中山大学南校区永芳堂二楼讲学厅顺利举行。本届以“变革年代的实录”为主题的口述史成果交流赛,有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以及中山大学共13支队伍从初赛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入围决赛。
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是: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左玉河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左双文教授,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吴义雄教授,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赵立彬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谷小水副教授。此外,出席本次比赛的还有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谢湜教授、历史学系党委副书记徐翠丰老师。
首先由我系谢湜教授致开幕辞,对来自全国各地13所高校的老师、同学表示了热烈欢迎,同时也对入围决赛的各支队伍的努力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另外,还介绍了我系的口述史研究现状及教学情况,同时展望了口述史的未来发展,呼吁各高校的师生共同努力,砥砺前行。

我系系主任谢湜教授致辞
口述史成果展示与答辩环节
决赛中,各队通过口述结合PPT,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变革年代里真实而动人的故事,逃港者惊心动魄的逃港历程,水润津城前世今生的故事,在琼知青的生活探寻……
这些被渐渐尘封的记忆的重新浮现,引导着我们去探寻变革年代的实录。

南京大学“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高考1977-1978”口述历史团队: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高考1977-1978——27位南京大学1977、1978级校友口述史》

北京大学闽西民间信仰社会调查团:
《民间信仰的“复兴”与现代困境——以闽西道教“灵应堂”为考察对象》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乡间医人、医事、医史”口述史调研团队:
《赤脚医生的时代价值与生命体验——以口述史材料为核心》

中山大学书纪年队:
《书店与生活——1977-2017年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大学一带实体书店变迁》

湖南师范大学汝有名堂队:
《从家族祠堂到文化遗产——1949年以来汝城宗祠的历史变革》

中山大学深夜笺注队:
《三水河口渔民上岸调研》

武汉大学“史志不渝”队:
《“汽笛在远方悠扬”——寻访武汉铁路工人的生活记忆》
在答辩环节中,评委老师与选手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对所述的历史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剖析与解读。

(集体答辩的选手们)


评委嘉宾交流讨论

中场茶歇
紧张而又激烈的答辩环节过后,经过评委会的认真讨论和严格审核,本次比赛共评选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七名。
以下是获奖名单:
奖项 |
学校 |
队伍名称 |
作品名称 |
一等奖 |
南开大学 |
述以明道队 |
《水润津城:引滦入津工程亲历者口述史》 |
|
深圳大学 |
“逃港者”研究小分队 |
《香港社会中的“逃港者”——一个基于口述史的研究》 |
二等奖 |
南京大学 |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高考1977-1978”口述历史团队 |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高考1977-1978——27位南京大学1977、1978级校友口述史》 |
|
中山大学 |
深夜笺注队 |
《三水河口渔民上岸调研》 |
|
湖南师范大学 |
汝有名堂队 |
《从家族祠堂到文化遗产——1949年以来汝城宗祠的历史变革》 |
|
陕西师范大学 |
“中国乡间医人、医事、医史”口述史调研团队 |
《赤脚医生的时代价值与生命体验——以口述史材料为核心》 |
三等奖 |
北京大学 |
闽西民间信仰社会调查团 |
《民间信仰的“复兴”与当代困境——以闽西道教“灵应堂”为考察对象》 |
|
武汉大学 |
“史志不渝”队 |
《“汽笛在远方悠扬”——寻访武汉铁路工人的生活记忆》 |
|
中山大学 |
书纪年队 |
《书店与生活——1977-2017年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大学一带实体书店变迁》 |
|
中山大学 |
上山下乡小分队 |
《琼漂——广东知青在琼口述史》 |
|
华东师范大学 |
“文革”时期工人群体嬗变探析队 |
《文革时期上海地区工人群体婚姻家庭研究——以吴泾为例》 |
|
广西师范大学 |
方策口述史队 |
《硝烟背后的红色记忆:桂林南溪山医院援越医疗救助口述史研究》 |
|
华南农业大学 |
木兰花队 |
《跨越琼州海峡的“南繁”记忆——华南农学院赴海南育种教师的苦与乐(1969‐1980年)》 |
祝贺获奖的各支队伍!

一等奖获得队伍与评委老师合影留念

参赛队伍与评委老师合影留念
比赛环节结束后,左玉河老师就各队的展示表现,进行了总结点评,同时表达了对同学们更深厚的殷切期望与鼓励之情。左老师表示,在人类学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以及新闻媒体的浅度采访调查中,我们口述史研究者所力争的是历史学方法下的口述访谈,同时也可以借鉴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式,但要注意避免类似新闻传媒的浅度采访。同时,左老师强调,回访是口述史研究区别于田野调查最大的一点。回访可以弥补在之前缺少的部分问题设计、纠正错误、回避敏感话题等不足,在对采访的录音录像进行初次的文字整理后,必须通过回访得到当事人的认可才可以使用,并成为正式的口述史料。

(左玉河老师作比赛总结点评)
在结束了紧张而刺激的比赛后,我系老师同学带领远道而来的师生参观了陈家祠与沙面,领略岭南文化特色,感受羊城历史变迁。

至此,第七届中山大学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圆满落下帷幕。
在这场兼具高学术性和高参与度的全国性比赛中,各队伍作品内容独特,洞察角度深刻,比赛精彩非凡;评委点评切要,让观赛同学也获益匪浅;赛后的游览活动增进了各队伍间的交流与了解。
口述历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口述史料(访谈录)还是在访谈基础上所做出的成果,如何将史料做出成果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所有口述研究者仍需共同努力的目标。在书写变革年代的历史时,来自全国各所高校的历史书写者们以不同视角,描绘出了不同的变革年代之时代剪影,并在比赛现场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异彩纷呈的时代图景。在中山大学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这个平台上,未来定会出现越来越多优秀的口述史作品,口述历史会继续呈现出其独特的学术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