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系主题党课: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原因
2018年12月28日下午,历史学系举行主题党课活动,赵立彬教授以“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原因”为题,从大历史的角度讲述了近百年来中国的奋斗征程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参加此次党课学习的有历史学系师生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等。

党课以三个问题开始:一是如何认识党的理论和思想路线,二是如何认识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三是如何认识党的事业胜利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赵立彬教授以大历史的尺度和视野来讲述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总结出中国革命胜利三点的因素:具有寻求富强的强大历史潮流、具有结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和具有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权基础。而同时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反对教条主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充分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党的事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同时,中国共产党又善于利用外部环境,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一系列重大国际机遇中把握住了机会。
从以上三点认识展开,赵立彬教授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解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基本结论:首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其次,“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第三,“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以上三句话分别引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从19世纪中期开始经历转型变革,再到20世纪的一系列革命,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一直在探索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强国。今天的中国梦,正是百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实现建立一个现代国家追求的延续。赵立彬教授以大历史的视角观察近代中国的历史,使同学们深刻理解到,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赵立彬教授鼓励同学们结合历史学专业技能,通过探究当时具体的历史场景和历史真相,独立思考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进程。
赵立彬教授讲授完毕后,到场的同学积极提问,踊跃发言。这节有深度的党课,不仅使同学们在思想上深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伟大使命,更感染了大家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当下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供稿人:曾文哲
摄影:纪展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