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论坛 | 就业指导(六):文博专业专场

  编者按:近日,由系研究生会承办的第六场就业指导分享会——文博专场在线上举行,本次线上分享会邀请到了五位文博专业的毕业生——2018 级的周师兄、2017 级的徐师姐以及同为 2016 级的梅师姐、屈师兄和杜师姐,分享自己的求职经历和从业经验。

01.周师兄

(周师兄,2018 级文博专业硕士)
(周师兄,2018 级文博专业硕士)

 

  首先进行分享的是周师兄。周师兄以个人求职经验谈起,认为文博专业相关和非文博专业相关的职位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如地产公司要求求职者具有商业头脑,咨询公司对综合素质要求高,特别是要有良好的口才,公校教师因为专业并不是很对口,对文博专业的学生并不“友好”,而拍卖公司则需要员工具有营销能力以及相应的人脉资源。同时,周师兄还提出在求职过程中可以多投简历,多尝试。最后师兄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求职心得,那就是要充实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在求职中保持良好心态,不要气馁。

02.梅师姐

(梅师姐,2016 级文博专业硕士)
(梅师姐,2016 级文博专业硕士)

  第二位分享嘉宾是梅师姐。梅师姐本科是日语专业,后来跨考文博专业研究生。师姐分享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自我认知、面试前的准备以及面试技巧上。师姐首先着重强调同学们要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在学习期间,可以多学多做,丰富工作经验,这在求职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其次是面试前的准备,在简历上,师姐认为简历应简而精,突出优势,针对不同岗位对简历进行相应修改,同时也要多参与招聘会或者利用众多求职网站。在面试中,她建议大家着装要简洁大方,表达要清晰有逻辑。在谈及薪酬时,她认为薪资要求适当即可,实习工作要有五险一金,合同要核对无误。最后,师姐建议大家要拓展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03.杜师姐

(杜师姐,2016 级文博专业硕士)
(杜师姐,2016 级文博专业硕士)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 2016 级的杜师姐。师姐 2018 年毕业后入职广东江门鹤山市博物馆至今,主要负责宣教工作。师姐认为,不同博物馆的专业要求和上级单位不尽相同,所以建议同学们要提前了解不同级别博物馆的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并结合自身的发展路线和职业技能做出权衡。当然,师姐认为省、市、区县级的博物馆各有不同,同时国有博物馆有利于自身职业稳定发展,而民营博物馆则适合同学们积累经验和人脉。在分享的末尾,师姐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博物馆工作繁重,需要同学们提高抗压能力,并且能临场发挥。最后,在工作中要学会和领导沟通,多参加职业培训充实自己。

04.屈师兄

(屈师兄,2016 级文博专业硕士)
(屈师兄,2016 级文博专业硕士)

  第四位分享的嘉宾是屈师兄。他曾入职广州凡拓创意有限公司,担任策展人,2019 年底考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担任陈列编辑。师兄指出,同学们要明确自我定位,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同时也要了解自己意向行业的情况,了解职业发展前景,做好自我定位,拓展自我,提高应对危机能力。另外,师兄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策展行业:商业策展要求能力较高,压力也很大。同时,策展行业要求掌握多媒体技能,希望有志于策展行业的同学能学习这方面的技能。最后,师兄提醒学弟学妹们,要有危机意识,做好准备,也希望大家能够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在变幻莫测的职场之中有立足之地。

05.徐师姐

  

(徐师姐,2017 级文博专业硕士)
(徐师姐,2017 级文博专业硕士)

  最后一位分享的嘉宾是 2017 级的徐师姐。师姐 2019 年毕业后就职于金华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原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她主要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求职心态、求职思路和求职时间等方面的经验。在心态上,师姐建议大家做到“三不”即不急、不比、不乱,调整好心态;在求职思路上,她建议大家先从地域和大方向考虑工作,进行取舍,再针对目标做具体准备;求职时间上,师姐表示文博专业求职黄金期较其他专业稍晚,大家要做好相关准备,权衡好毕业设计和求职的时间分配。至于简历投递,师姐不建议广撒网,要做到少而精。最后师姐向大家分享了一些备考事业编制的建议:笔试方面要精心准备,利用网络资源,自己总结题型和答题技巧;而面试则与公务员面试题型相似,稍加专业性,在选择事业单位时要考虑到离家远近、隐藏的福利待遇和升职空间等因素。

  嘉宾轮流分享后,还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分享会干货多多,与会同学收获满满,同学们对自身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未来的的职业规划更有信心了。

  我系是中山大学最早创办的院系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卓越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系培养的大批毕业生在党政机关、新闻、文化传播、科教领域工作,为进一步发挥我系校友(系友)对在校生的传帮带作用,密切我系学生同系友之间的联系,学习借鉴优秀系友的成功经验,我们将持续举办系友论坛活动,邀请系友们“常回家看看”,为学弟学妹分享更多人生智慧!

撰稿/林泽彬、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