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支点,理论与实践并重——我系张锐滨同学的学习实践之路

  个人简介:张锐滨,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大学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和中山大学第23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优秀学员”;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二等奖。

1
2019年12月在西安考察活动中参观城墙

 

  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历史感

  张锐滨认为自己谈不上“付出很多”,能做到的就是认真学习,尽量把每一门课都学好、考好。而且他觉得兴趣很重要,正因为一直保有兴趣,学到后面兴趣才会越来越浓。 对于平时的学习,他重在阅读。在阅读时,他会专注原始史料,慢慢培养一种历史感。他说:“老师上课一般都会介绍专著,那么我就会选择一些书去读,读一些比较经典的书。兴趣很重要,因为看一些专著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特别是看到很精彩的书或者是你感兴趣的书,即使是大部头,你也会马不停蹄地把它读完。”可以说,兴趣支撑起了他对历史的钻研。提到有一些非读不可而当时又不是很喜欢的书,他建议大家可以先慢慢读,不需要在刚读的时候就很快掌握其中的内容,而是随着知识的增加逐渐深化自己的理解。他说:“大一刚入学还没什么了解,就找一些比较经典的著作来读,虽然读不太懂,但随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拥有比之前更丰厚的知识积累之后,再重新看以前读过的书,特别是没什么印象但大家公认是经典的书,懂的程度就会提高了,这样读书的效果也好。”   

2019年10月参观广东省档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
2019年10月参观广东省档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

  加入“马研班”,理论与实践并重

  说起加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以下简称“马研班”)的初心,他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一直都很感兴趣,希望能借此机会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此期间,他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参加马研班组织的每一次理论课程和讲座,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经典著作,撰写了读书报告,并且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这些活动都增进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除了理论学习,他也积极参加了马研班组织的实践考察活动。2018年4月,他们集体赴浙江嘉兴南湖和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学习了红船精神。回顾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壮大的光辉历史时,他的内心非常激动,这也增强了他的共产主义信念。同年7月,他和其他几名马研班学员参加了由粤港澳大学生联盟主办的2018年“岭南情·南洋行”一带一路研习营活动,在实践考察中增进了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认识。

  发扬实践精神,为群众多做贡献

  身为历史学系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张锐滨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支部的日常工作,包括发展党员、完成好每个月的组织生活会,开好支委会、党员大会和党员民主评议会等。从什么都不知道到逐渐熟悉,这段经历让他有很大的收获。他说:“我是在工作中熟悉工作的。”说起自己的党务学习和工作过程,他始终强调实践精神,他一直在学习党章党规,包括支部工作条例等等,但是如果没有实际操作,他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很好地领会精神和主旨。这提示他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重要讲话精神时,也要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他说,党支部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工作量和难度并不大,但做这些事情需要细心和耐心。党支部也需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大家的想法,为同学们多做一些好事。他看到党支部一直在朝这些方向努力,期待着党支部以后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家。

  

采写 / 庞少博、何恺健、谢婉莹
供图 / 张锐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