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四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会议议程

1

2018年

第四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

会议议程

 

主办单位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

 

承办单位

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历史系

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会议地点:广州新珠江大酒店

201868—11

 

 

一、“2018年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会议议程

时间

活动内容

地点

6月8日

全天

外地与会代表报到

广州新珠江大酒店大堂

18:00 - 20:00

晚餐

会场:

新珠江大酒店四楼

 

 

就餐:

新珠江大酒店二楼

 

 

分组讨论会场:

新珠江大酒店四楼

6月9日

7:00 - 8:00

早餐

8:00 - 9:00

本地学者报到

9:00 - 9:40

开幕式

9:40-10:00

会间休息

10:00-12:00

主题演讲

12:00 - 13:30

午餐

14:00 - 16:20

分组讨论

16:20- 16:40

会间休息

16:40 - 18:20

分组讨论

18:20 - 20:00

晚餐

6月10日

7:00 - 8:00

早餐

会场:

新珠江大酒店四楼

 

就餐:

新珠江大酒店二楼

8:00 - 9:50

分组讨论

9:50 - 10:10

会间休息

10:10 - 12:00

分组讨论

12:00 - 13:30

午餐

14:00 - 16:30

分组讨论

16:30 - 16:50

会间休息

17:00 - 18:30

闭幕式

18:30 - 19:30

晚餐

6月11日

7:30

田野考察

新珠江大酒店大堂门口上车

12:00以前

部分与会代表离会退房、离会

新珠江大酒店大堂

6月12日

12:00以前

所有与会代表离会退房、离会

新珠江大酒店大堂

二、具体安排

 

69

开幕式(9:00 - 9:40

地点:新珠江大酒店珠江厅

主持人:范若兰教授(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

致辞人:赵燊儒律师(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

致辞人:江滢河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副主任)

致辞人:袁丁教授(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会间休息9:40-10:00

主题演讲(10:00  - 12:00

讲演人

题目

班国瑞(Gregor Benton)教授

(威尔斯加地夫大学历史与考古学系)

Chinese  and European Migration in the age of the Great Migration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吴小安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

《东南亚华人与东南亚华人研究:亚太巨变背景下历史与比较的视野》

 

午餐(12:00  - 13:30

新珠江大酒店二楼

 

分组讨论(14:00 - 16:20

小组讨论每人发言时限为12分钟

A

新珠江大酒店聚才厅

B

新珠江大酒店云山厅

一、马来西亚华人与政治

二、东南亚华人

主持人:何启良教授

 

主持人:黄贤强教授

 

田英成(资深报人、作家、历史学者)

《二战后砂拉越华族的政治走向》

 

陈尚懋(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教授)

 

《泰國華人參政的政治經濟分析》

齐顺利(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

《名与实: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研究》

黎相宜(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副教授)

《政治倾向、政治社会化与身份利益—基于泰北华人社群的民族志研究》

黄飞(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助理教授)

《马来西亚华人政党与第十四届全国大选》

马辉洪(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主任)

《香港的意义:原甸的文学实践》

王九龙(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讲师)

《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与文化排华:以马来西亚华文语言与文化政策为例》

黄云静(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副教授)

《胡志明市华人工作机构变迁——越南共产党华人政策与华人地位变化管窥》(1959至今)

潘永杰(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资料与档案局    副研究员)

《从阶级斗争到文化承认:对马来西亚左派语言文化政策观的反思》

陈世伦(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副研究员)

《海外华人个人资本转换范式研究:以柬埔寨华人为例》

吴小保(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翻译民族与马来西亚文学》

廖朝骥(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博士生)

 

《通敌与效忠-试论印尼对马来西亚1964年大选的干预》

黄薇诗(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净选盟运动中的华裔政治认同研究》

潘玥(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浅析郑和下西洋对三宝垄的经济影响》

王悦(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生)

《“大马来西亚”计划与砂拉越华人身份认同的建构》

 
 

会间休息(16:20 - 16:40

 

分组讨论(16:40 - 18:20

小组讨论每人发言时限为12分钟

A

新珠江大酒店聚才厅

B

新珠江大酒店云山厅

三、史料与档案研究

 

四、方言与族群

 

主持人:吴小安教授

主持人:廖小健教授

 

袁丁(中山大学历史系 教授)

《泰华史料的搜集与研究--从国家档案馆谈起》

江柏炜(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 教授)

《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巴生金门社群的生活场域及认同建构》

黄贤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清末中国驻马来亚槟榔屿领事官梁氏家族的跨域研究》

郑一省(广西民族大学 教授)

《马来西亚玻璃口新村的广西籍华人宗教信仰体系初探》

牛军凯(中山大学历史系 教授)

《马六甲惠州会馆资料初探》

王付兵(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

《新加坡和西马闽籍华人的职业结构(1912-1978)》

詹缘端(马来西亚华研中心主任)

《国家档案与民间数据的互补─以雪隆仙四师爷信仰与叶亚来史料为例》

侯发兵(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

《马来西亚的族裔身份识别与登记研究》

陈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图书馆馆长)

《当代沙捞越研究文献述略》

 

廖筱纹(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口述历史:布赖村的集体记忆与精神世界》

朱祺(中山大学历史系 博士生)

《1950年代英国档案中的东南亚资料》

吴益婷(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学术董事、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

《“乡”的经验与建构:马来西亚返乡的华裔青年》

 

 

晚餐(18:30  - 20:00

新珠江大酒店二楼

 

610

早餐(7:00 - 8:00

新珠江大酒店二楼

 

 

 

 

 

分组讨论(8:00 - 9:50

小组讨论每人发言时限为12分钟

A

新珠江大酒店聚才厅

B

新珠江大酒店云山厅

五、妇女与性别研究

 

六、人物·经济研究

 

主持人:曾玲教授

 

主持人:祝家丰博士

 

范若兰(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色情化与污名化:战前新马华人女招待的利益纠结与困境》

何启良(文藻外语大学国际事务系教授)

《沈慕羽与林苍佑:从<沈慕羽日记>看俩人的交往》

张琼惠(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  教授)

 

《女性、族裔與高等教育:論一位馬來西亞娘惹的女性主義回憶錄<月白的臉>》

 

谢政谕(东吴大学政治学系  教授)

《马华丹斯里拿督杨忠礼的研究—儒家伦理与新教伦理会通的典范》

邢寒冬(海南师范大学教授)

《马来西亚海南村琼籍华人女性的职业构成分析》

 

黄丽丽(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助理教授)

《马华文学的“潜在写作”―以金枝芒为研究个案》

梁一萍(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 教授)

《娘惹回忆录》中的女性叙事

梁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试论三代南洋侨领经济思想的变迁》

沈惠芬(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

《东南亚华侨书信里的太平洋战争与战争经历》

 

陈妙恩(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博士后)

《二十世纪初至八零年代雪兰莪中华总商会的活动研究》

高佩瑶(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研究系讲师)

《传统药食知识的在地化:马来西亚新村女性地方感建立初探》

李健友(马来亚-威尔士大学出版研究咨询师)

《纵向个案研究 :马来西亚华人制造业的创新与企业发展》

 

会间休息(9:50  - 10:10

分组讨论(10:10 - 12:00

小组讨论每人发言时限为12分钟

A

新珠江大酒店聚才厅

B

新珠江大酒店云山厅

七、华文教育

 

八、文化与宗教

 

主持人:詹缘端 主任

主持人:牛军凯教授

 

徐威雄(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集贤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主任、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外文系中文组讲师)

《马来西亚华教史分期的检讨》

曾玲(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并非源自中国传统社会的神明:马来西亚拿督公崇拜的田野调查》

 

杨聪荣(台湾师范大学 副教授)

 

《从台湾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看华文教育的典范转移:以泰国与印度尼西亚为例》

 

徐荣崇(台北市立大学历史与地理学系  教授)

《从认知的建构谈华人性与后华人性——以马来西亚来台学生的认同形塑为例》

祝家丰(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学术董事、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

《中国崛起下的东南亚华文教育:印尼三语学校和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比较研究》

宋燕鹏(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历史与考古出版中心副主任)

《马来西亚中等城镇华人社会型塑途径研究——以大山脚、金宝和巴生为考察中心》

李裕玲(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博士生)

《马来西亚国际华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李奎(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中华文化对早期东南亚基督教传教士的影响—以早期传教士创办汉文报刊为中心》

黄碧玉(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

《各国语言能力标准对建构越南汉语能力标准的启示》

王可耘(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博士生)

《新加坡华文教会与“反向”宣教运动:卫理公会巴耶黎峇礼拜堂的个案研究》(2007-2013)

黄科量(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生)

《“叙说历史”作为弱者的武器:马来西亚国立教育体制的不平等与华裔学生的本土世代认同》

郑美玉(复旦大学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硕士生)

《马来西亚华裔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

 

午餐(12:00 - 13:30

新珠江大酒店二楼

 

分组讨论(14:00-16:30

小组讨论每人发言时限为12分钟

A

新珠江大酒店珠江厅

B

新珠江大酒店云山厅

九、中国与东南亚

十、东南亚华人史

 

主持人:江柏炜教授

主持人:袁丁教授

饶兆斌(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统一战线与侨务工作:来自海外的视角》

白伟权(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从环境负载力的角度看十九世纪拿律矿区华人社会的冲突 》

廖小健(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教授)

《冷战后的马来西亚对华政策研究》

 

秦艳峰(延安大学 副教授)

《抗战时期马来亚华侨在延安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庞卫东(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副教授)

新加坡对中国人才的延揽和启示

 

赵颖(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群体、场域与认同—清末民初新加坡华文报刊社会功能及其影响》

 

周兴泰(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讲师)

《中马一带一路合作五周年回顾与展望:华人社会的视角(2013-2018)》

 

夏玉清(云南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 副教授)

《“南洋华侨机工”与国民政府侨务政策实践: 成效与反思》

何高平(广西钦州学院马来西亚研究中心 实习研究员):

《华裔青年学生中国国家形象调查研究—以马来西亚拉曼大学调查为例》

陈爱梅(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文系 助理教授)

《二战前英属马来亚的社团注册》

傅聪聪(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 讲师 )

《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下的中马关系》

 

张传宇(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讲师)

《近代泰国华侨与排斥日货运动》

钱立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博士生)

《新加坡中国新移民语言融入障碍之实证分析》

莫家浩(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博士生)

《共赴国难: 马来亚柔佛边佳兰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华人社会动员》

瞿玉蕾(中国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博士生)

《汉语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华文化在缅甸北部影响研究》

徐婉君(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硕士生)

《马来西亚华人新村的生与死》

 

会间休息(16:30 -  16:50

 

闭幕式16:50  - 18:30

新珠江大酒店珠江厅

主持人:詹缘端(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主任)

讲演人:饶兆斌博士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马来西亚第十四届大选的中国因素与马中关系的未来展望》

会议总结:范若兰教授(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

晚餐18:30 - 20:00

新珠江大酒店二楼